后端系统会部署很多服务,包括我们自己开发的服务,还有 mysql、redis 等中间件的服务,部署它们需要一系列依赖的安装、环境变量的设置等等。
如果你要部署多台机器的话,同样的操作要重复多次,万一哪一步漏掉了,服务就跑不起来了。
就很麻烦。
而 Docker 就能完美解决这个问题:
它把系统的所有文件封装成一个镜像,镜像跑起来作为容器,它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跑多个容器,每个容器都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环境,比如文件系统、网络端口等,在容器内跑各种服务。
这样整个环境都保存在这个镜像里,部署多个实例只要通过这个镜像跑多个容器就行。
这也是为什么它的 logo 是这样的:
Docker 提供了 Docker Hub 镜像仓库,可以把本地镜像 push 到仓库或者从仓库 pull 镜像到本地。
我们 pull 个镜像下来试试看:
首先需要安装 Docker,直接从官网下载 docker desktop 就行:
(windows 选择 widnows 的安装包。m1 要注意芯片类型,选择 apple chip 那个包)
它内置了 docker 命令。
把它安装到系统之后,可以在命令行看下 docker 命令是否可用:
如果不可用,那要设置下这个:
点击 Settings > Advanced,里面有两种安装路径,如果是 /usr/local/bin,那 docker 命令就是直接可用的,因为这个路径在 PATH 变量里。
如果是第二种,那就需要手动把它加到 PATH 环境变量里。
然后我们来看看 docker desktop 的界面:
images 是本地的所有镜像,containers 是镜像跑起来的容器。
docker desktop 可以可视化的管理它们,很方便。
我们 pull 一个镜像试试看。
搜索 nginx 镜像,点击 pull(搜索这步需要翻墙,不然搜不到)。
pull 下来之后,就可以在本地 images 看到了:
点击 run 会让你填一些参数:
首先是名字,如果不填,docker desktop 会给你生成随机的容器名字。
就是这种:
然后是端口,容器内跑的 nginx 服务是在 80 端口,你要把宿主机的某个端口映射到容器的 80 端口才可以访问。
接下来是数据卷 volume,这个是把宿主机某个目录挂到容器内。
因为容器是镜像跑起来的,下次再用这个镜像跑的还是同样的容器,那你在容器内保存的数据就会消失。
所以我们都是把某个宿主机目录,挂载到容器内的某个保存数据的目录,这样数据是保存在宿主机的,下次再用镜像跑一个新容器,只要把这个目录挂载上去就行。
至于环境变量,这个就很容易理解了。
我们分别设置一下:
挂载本地的 /tmp/aaa 到容器内的 /usr/share/nginx/html 目录。
这里的 /tmp/aaa 可以换成宿主机的任何目录,如果是 windows 系统,那就是类似 D://tmp/aaa 这种。
(注意,这里是 /usr 而不是 /user)
点击 run:
可以看到容器内的 nginx 服务跑起来了。
我们在 /tmp/aaa 目录下添加一个 index.html:
浏览器访问 http://localhost 就可以访问到:
这就说明数据卷挂载成功了。
点击 files 标签就可以看到容器内的文件。
可以看到 /usr/share/nginx/html 被标识为 mounted,就是挂载目录的意思:
我们再在本地添加一个文件:
你会发现容器内这个目录内容也变了:
这就是 volume 挂载的作用。
如果你挂载某些目录报错,是因为 docker desktop 挂载的目录是需要配置的,在 Settings > Resources > File Sharing 里加一下就行:
至于挂载到的目录,在镜像搜索结果页有写:
通过命令行 docker run 来跑镜像, -v 是指定挂载的数据卷,后面的 :ro 代表 readonly,也就是容器内这个目录只读,:rw 表示容器内可以读写这个目录。
这就是数据卷的作用。
此外,你还可以进入到容器内执行各种命令:
是不是感觉 docker 学起来还挺简单的?
docker 常用的就是这些东西。
当然,在服务器上没有 Docker Desktop 这种东西,还是要敲命令的。
比如我们点击 pull 按钮,就相当于执行了 docker pull:
docker pull nginx:latest
latest 是标签,也就是这个:
然后我们点击 run 按钮,填了个表单,就相当于执行了 docker run:
docker run --name nginx-test2 -p 80:80 -v /tmp/aaa:/usr/share/nginx/html -e KEY1=VALUE1 -d nginx:latest
-p 是端口映射
-v 是指定数据卷挂载目录
-e 是指定环境变量
-d 是后台运行
对照下前面可视化界面,是不是瞬间就懂了:
docker run 会返回一个容器的 hash:
就是这里的 id:
这个界面可以用 docker ps 来获取:
它是显示容器列表的,默认是运行中的。
想显示全部的,可以加个 -a
除了 container 列表,image 镜像列表也可以通过 docker images 命令获取:
我们在容器的 terminal 里执行命令,对应的是 docker exec 命令:
-i 是 terminal 交互的方式运行
-t 是 tty 终端类型
然后指定容器 id 和 shell 类型,就可以交互的方式在容器内执行命令了。
查看日志,对应 docker logs 命令:
输入 exit 退出:
docker inspect 可以查看容器的详情
对应 desktop 里的 inspect 的 tab:
docker volume 可以管理数据卷:
对应 desktop 的这部分:
此外,还有这些常用命令:
- docker start:启动一个已经停止的容器
- docker rm:删除一个容器
- docker stop:停止一个容器
都可以通过 docker desktop 很方便的操作
总结
Docker 可以把环境封装成镜像,镜像跑起来是一个独立的容器。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部署多个相同的实例。
docker 提供了一个 desktop 工具,可以可视化的操作 docker,包括容器、镜像、volume 等
我们 pull 了一个 nginx 镜像下来,指定端口映射、挂载的数据卷,并把它跑起来了。
这就是 docker 的基本用法。
当然,这些可视化的操作都有对应的命令,当服务器上没有桌面的时候,就需要用命令行操作了。
不得不说,用 desktop 来学 docker 真是太简单了。